您的位置 首页 > 国内资讯

仙临镇五星村:“老协+新乡贤”模式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

近年来,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仙临镇五星村聚焦乡村治理难题,深挖潜力,创新探索,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和新乡贤的独特优势,开辟出一条将“自治”与“德治”紧密融合…

近年来,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仙临镇五星村聚焦乡村治理难题,深挖潜力,创新探索,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和新乡贤的独特优势,开辟出一条将“自治”与“德治”紧密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。

搭建坚实平台,让银发力量与乡贤智慧落地生根。一是推行“乡贤助治”机制。五星村老年协会成员多达340余人,成员主要由退休教师、老干部、老党员以及村内备受敬重的长者组成,他们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威望,成为村“两委”与普通村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。然而,长期以来,本土村民一直面临资源对接渠道匮乏的困境。为打破这一局面,五星村勇开先河,推行“乡贤助治”机制,聘请本地乡贤参与老年协会管理,成功将老年协会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关键平台。二是探索“一会一志愿”模式。新乡贤充分发挥自身人脉、资源和经验优势,积极筹措并提供一定资金帮扶,助力老协发展。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协会的服务能力,更建立起乡贤反哺家乡的长效机制,让乡贤的智慧与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得以持续发挥,让老年协会的银发力量得到更有力的支持,共同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。三是构建协调发展格局。乡贤积极引领,协会深度参与,双方形成良性互动,推动老年协会在维护社会稳定、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充分释放,全面增强了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力量,构建起功能互补、协同治理的良好格局 ,让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。

凝聚强大合力,让老年协会与乡贤服务更加精准高效。一是参与协调矛盾化解。充分利用老人熟悉村情、经验丰富、说服力强以及乡贤人脉广泛、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,老年协会与乡贤会同村委会,对老人赡养、家庭婚姻、邻里关系等各类纠纷进行调解。今年以来,老年协会已成功调解5起纠纷,成功率达到100%,有效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。二是助力精神文明建设。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,老年协会主动承担起责任,深入调研村民意见,向村“两委”提出《五星村红白事办理标准建议》,有力推动了3条村规民约的修订,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,让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。三是挖掘整理本土文化。老年协会成立“民俗表演队”,在各类节庆日表演舞龙等传统节目,累计演出20余场,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传承和弘扬了本土文化。同时,开设“乡贤讲堂”,定期邀请乡贤回村分享经验、传授知识,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。

凸显显著成效,让乡贤智库与老年协会激活振兴引擎。一是开展银龄互助计划。五星村乡贤积极带头与老年协会结对,帮扶特殊困难老人,目前已累计帮扶30余人,为困难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,营造了互助友爱的乡村氛围。二是提升处理纠纷能力。乡贤针对老年协会部分成员开展培训,通过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行政法》等法律法规,并结合群众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案例进行以案说法,有效增强了老协成员依法办事的能力,提升了老年协会在矛盾调解等工作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。三是精准对接各项需求。建立动态管理的“乡贤资源库”,按照产业发展、法律服务、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分类,实现村民需求与乡贤资源的精准匹配。例如,在乡贤的助力下,成功盘活闲置土地,发展蚕桑特色产业,组织老年人参与种桑养蚕,实现居家灵活就业。截至目前,养蚕务工收入已达30万元,既助力了乡村振兴,又增加了老年人的收入,实现银龄增收。

展望未来,五星村将持续深化拓展“老协+乡贤”模式,积极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,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;精心开发“银龄互助”养老项目,充分发挥低龄老人的作用,服务高龄老人,完善乡村养老体系;全力建设数字治理平台,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,让“老协+乡贤”模式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,推动五星村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。(陈薇  郭晖 牟倩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showinfo-2-14948-0.html

相关推荐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